谨以此贴,纪念我的两年考研生涯。
大家的经历各不相同,此贴全是主观感受,仅供参考,最重要的还是根据自身情况作具体分析。
先简单介绍一下情况,我本科来自于一所不知名中流985,本科绩点排名50%左右,无任何省级及以上奖项,两次报考上海交大电子与通信工程(本部)。21考研时一战备考4个月多,考了360分左右,复试线356,压线进入复试,复试140+,总分500+,差几分未被录取。22考研二战备考6个月,也是考了360分左右,复试线351,压线进入复试,复试160+,被专硕本部方向录取。
关于学习经验,一来这么多的经验贴,如何选择复习资料,如何备考,前人之述备矣,我无需赘言。二来我分不高,没资格教大家如何考高分,也就不班门弄斧,传授学习方法了。
我这份帖子主要想讲讲具体学习之外的心路历程。
我是八月中旬开始一战的,当时还想着争一个保研名额,于是一开始没有把重心放在考研上面,加上当时比较狂妄,觉得考研不过如此,便自己看辅导书刷题,完全没有看数学和英语老师的讲课视频。就这么我半吊子地准备着考研,一直到九月底确认没能保研。此时,我只剩下三个月时间了,而考研学习的进度还很慢,数学只做完了李永乐复习全书的高数部分,专业课只看完了ss,英语只背了部分单词,政治还没开始。于是我更加没有时间去听网课了,只能尽力去刷题。这段时间最煎熬的是专业课,因为自己看dsp的书,很难理解,不会做题,后来看了学长的教学课程,才有部分思路。
最后考研前,我数学做完一遍复习全书,做了近15年真题,此外没有听任何课程,没有做任何强化资料。专业课做完80%的ss题,近十年的819真题,dsp课后题一题没做。英语背了三四千单词,做了近七年真题。政治听完一遍徐涛的课程,做完肖秀荣1000题,背了肖四第一套。准备得相当不充分,但就这么上考场了。
考前我还在想,我会不会是天纵奇才,随便学三四个月都能420+?可是现实很残酷,我还记得打开21年的数学卷,前五道选择题有三道不确定答案,心态瞬间有点崩,但还是强忍着考完所有科目。
考完后,我还强迫自己不去想发挥水平,去学习复试科目,可是当初试成绩出来后,我就放弃学习了。我才360左右,数学和专业课那么简单,却都只有110+,而群里大家发挥都很好,仅400+便有四十余人,大家一度认为复试线会在380左右。可是后来复试线只有356,我进复试了,然而知道我进复试的时候我只有五天准备复试笔试科目了。就这么,我几乎是毫无准备地上了复试笔试考场。
复试笔试题是五十道选择,五门课程各十题,大多比较基础,考验概念,看你对那五门课了解如何,但题目涉及面相当广,我能确定对的只有三四十分。第二天是面试,我生生等到接近下午五点,进考场后,老师对着我的简历轮番提问。其中一位青年教师洞察力很敏锐,抓住了我的薄弱点,问了几个我无言以对的问题。晚上我发了几封邮件,有位老师约我面谈,聊完当场决定要我,可能这是我那两天唯一的慰藉了吧。可是两天后,我收到了死亡短信,只能很遗憾地辜负了那位老师的期待。复试完了,我拉了一周的肚子,我生平很少拉肚子,不知是在上海水土不服,还是复试压力真的那么大。
一战我有一个研友,九月开始备考,最后初试420+,复试170+,原来确实是有我想象中的那种天纵奇才存在,只可惜那个人不是我。
知道被刷后,我认真复盘了一下,感到相当遗憾,因为21年数学和819都很简单,四个月速成的话,只要扎实掌握基础,就能像我那个研友一样,初试420+。只可惜,我没有认真听过网课,全凭自己看书自学,基础很差,很多技巧都是不知道的。
所以我想说的第一个点是,一定要选择一位老师认真看网课,不要托大,交大的考研对手都很强。
我觉得考研很难,也很简单。很难指的是如果考研院校和专业选择不当,或者自己学习不够认真,很难上岸。简单指的是选择合适的考研专业,专心学习,所有的过程中都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般都能上岸。
考研专业的选择是与运气相关,我们无法改变,所以我想说的第二个点就是,无论多么绝望,都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励志鸡汤,我幼儿园就知道,可是我花了22岁23岁的两年时间才真正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坚持到最后一刻,会有奇迹发生。就像如果我一直认真准备复试,只要多对三个选择题,我就能四个多月考上交大了。可是出初试成绩后我畏缩了,懈怠了,没有继续准备复试笔试,于是四个多月考去交大也只能成为一场破碎的梦,需要多花一年乃至更多的时间去弥补那一个月的退缩。
一战尘埃落定后,我心情很低沉,但接下来也只能好好做毕设,安心准备二战。我的毕设获得了优秀的评价,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二战的复试面试中、研究所的面试中、导师的一对一面试中,我被不约而同地详细问了毕设,效果都还不错。所以我想说的第三点是,二战的同学不要气馁,认真准备毕设,或许复试会有大用处。
二战失利后,由于做毕设,加上毕业季的氛围,我无心学习,一直到六月毕业后才正式开始二战学习。在家里学习效率不高,我尝试过直播学习,可即使在直播状态下,认真学习的时间也只能维持在6-7小时。于是我报名了第二学士学位,回到学校备考。
我吸取了一战的教训,加上心有不甘,斗志尚存,大多时候在图书馆一天能学10h+。回想那段时间,我自以为备考已经准备得不错了,即使再来一年,效果未必能超过二战这一年。
这一年,数学方面,我三刷武李王的复习讲义,认真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二刷课后题、660、330,做了三十多张模拟卷和近五年真题,一共做了六七十张A4纸的错题集。819方面,二刷ss和dsp的全部课后题,做了近十年真题。英语方面做了近十年真题,单词记忆五千左右。政治方面听了徐涛课程,做了一千题,肖八,背了肖四前两套题。我觉得,这一年即使不能考400+,380+还是稳妥的。
考研当天,我甚至让父母中午接送我去酒店休息一小时。我真的觉得已经做得很尽力了,即使三战,也不能保证超过二战的水平。结果很讽刺,我初试360左右,和一战的分数差不多。虽说今年819难度较高,但是专业课考了两位数,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所以我想说的第四点是,二战的同学提升可能不一定有想象中那么高,不能托大,要慎重。考研真的很看当场发挥,无论考前复习得怎么样,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考场上全力答题到最后一刻,好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复习充分的不要掉以轻心,因为可能会因为失误,犯一些小错误,从而丢掉几十分,比如二战的我;复习不充分的要认真答题,把自己会的分数都拿到手,只要会的都做对,分数不会很低的,比如一战的我。
初试考成这样子,我也很忐忑,因为根据考研群的统计,我的初试成绩在复试线边缘,很可能进不了复试。我顶住压力,责问自己,难道还想重蹈覆辙吗?于是我强迫自己忘记初试,认真学习了通原、电路、数电、模电这几门复试笔试科目,并作了笔记。
复试线出来了,351,我进了复试,可是22年由于疫情严重,是线上复试。我继续准备笔试,因为我分低,要想不被刷或者翻盘,笔试绝不能吃亏。此时我也认真做了自我介绍ppt,准备了很多可能会被问的问题。复试笔试也很讽刺,我抽到的三道题都不在寒假两个多月复习的科目种,也就是说,我两个多月为复试笔试辛辛苦苦的复习完全没有派上用场,和完全不准备的效果是一样的。复试面试我表现还可以,问的问题基本都准备到了。最后我顺利翻盘,从担心初试被刷到进入复试,从担心复试被刷到被录取,从担心被调剂到联培到被本部录取。知道被录取的那个中午,我出门吃饭,近两年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复盘二战经历,其实还是挺险的,初试分数出来后,我便开始积极寻找调剂,因为我真的没把握被交大录取。而且我能感受到,近两年数学和819的题目越来越灵活,很难靠刷题去把握套路,真的需要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下,有自己的理解,才能解决那种灵活的题目。如果二战失利,我真的会深深怀疑自己的能力,没有心气去三战,更无法保证我三战的成绩能超越二战,所幸这些担忧没有变成现实。
关于两次复试,一次线下一次线上,一次没认真学复试科目、被没认真学的科目打得措手不及,一次认真学习复试科目、却没有抽到认真准备的科目,一次受到复试笔试的重拳,一次打空复试笔试却用平时的积淀成功化解,真的很奇妙。
所以我想说的第五点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在没有被明确拒绝前,一定要尽力去准备,自己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剩下的交给上天。要知道,前方的路很远也很暗,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我想说的第六点是关于学习方法的,我的建议是学习时远离任何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耳机等等。因为电子设备在旁边,很难那么专心地学习,而没有电子设备时,即使是发呆,效率也高于玩手机。
另外,很多人觉得数学和819比英语政治重要很多,事实确实如此,你英语政治再高,数学819拉跨了,确实希望就不大了。在数学819分高的时候,英语政治分数无关紧要,过线就行,但是数学819发挥一般时,英语政治分数的关键性就体现出来了。比如我二战政治60出头,而大家普遍70+,单政治一门,我就比大家低了十分,而低十分的意思是低三十名,很恐怖的事情。其实二战时,我对政治是有所懈怠的,因为觉得随便学学,大家成绩都差不多,于是就被坑了。所以说四门课可以有侧重点,但任何一门都不应该被轻视,否则可能会造成极大的遗憾。
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