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考研一战上交电通819 425分初试第二经验分享

我写这一篇文章主要是想记录一下自己22年考研的经历,分享一些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当然我的这些经验肯定不会对所有人都适用,大家可以选择其中一些拿来借鉴,在备考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道路~

个人情况

我本科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期间高数线代概率论均90+,六级611,前三学期专业排名大概3%(还是想走保研这条道路的),不过我大学的辉煌也就到此为止了。大二下学期疫情爆发,开始在家上网课,顺势开始摆烂,所以后面学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我基本都没有学过,都是靠考前几天抱佛脚,最后推免计算时专业排名27%。因此导致我在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专业课基础几乎是0,当时连卷积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的专业课学习经验可能对像我一样经历的同学以及跨考的同学都适用。

考研择校

我个人从高考到保研到考研的目标一直很明确,就是上交,所以并没有什么心路历程。但经过备考、初试、复试,我认为考研择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各位不是像我一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大概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地区因素、专业水平、专业课难度、招生人数、复试方案。每年都会因为选择问题出现各种喜剧或悲剧,比如今年上交信通学硕345就可以捡漏上岸,再比如清华由于复试占比高导致初试第一名被刷…如果只是想有书读,一定要在报名上下足功夫。

成绩


22考研一战上交电通819  425分初试第二经验分享插图1

初试425分,排名电通、信通第二,复试167,总分排名第二,被上交本部录取。

我的开始备考时间是5月27日(之前也看了半本单词书),记得非常清楚,因为那天开始使用番茄Todo,6月期末考试周结束后就基本一天学习8~9小时。以下是各科的学习经历。

数学

对于我们工科考研来讲,数学和专业课无疑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分配在这两门上面的时间也是最多。我个人学习数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基础,中期强化,后期刷题。

前期(6月—7月中):看《张宇考研数学基础30讲》网课,做书上的课后习题以及《张宇考研数学基础300题》,看网课的模式是:自己阅读一遍课本——>看对应章节的网课并在书上补充笔记——>看完网课后再仔细看一遍课本,在脑海里构建知识框架。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花了差不多一个半月时间来看基础网课是不是有点浪费时间?是不是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可以直接快速过一遍书就进入强化?想来其实也不是,时间其实很充足,我后面做一个月的模拟卷得到的收获其实也不一定比刷一遍基础30讲多。所以大家还是脚踏实地,把基础打牢。另外,这段时间不适合做大量的习题,做完我上述所说的足矣,也没必要花太多时间整理错题,因为你的考研数学做题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做太多的题只会是浪费掉,所以不如多花点时间看看课本,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后面相应也会轻松许多。

另外,我不建议大家经常换网课的老师。因为每个老师的授课思路不一样,比如A老师可能在高等数学部分讲了一个知识点,在概率论部分他就直接拿来用了。但是你高等数学听的是B老师的网课,概率论再来听A老师的网课时就不好理解为什么直接把这个知识点拿来用。其实跨学科的时候换老师还勉强可以接受,同一个学科就必须只能听一个老师了,而且只用听一个老师。数学的学习更多还是靠自己读课本和做题来领悟,网课只能起到一个串联知识点、查漏补缺的作用。

在完成以上内容之后,我大致过了一遍《660》,做这本书其实收获并不大,虽然当时的正确率也有90+,不过做完之后我好像什么也没学到,当时也整理了错题/好题本,唯一作用是后期我做到某个题的时候会觉得熟悉,在《660》中见过类似的,再回头去翻阅巩固一遍。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建议大家初期刷太多题,强化阶段过后再刷会有更大的收获。

中期(7月中—10月初):这段时间是我数学水平提升最快的时间,也是基本定型的时间。我先是看《张宇考研数学36讲》,看课程的步骤跟上面《30讲》类似,不过因为《36讲》中题目占比较大,看课之前只需要回顾一下《30讲》的知识点,《36讲》中的例题可以跟着宇哥在课上一起做。课后则是完成对应的课后习题以及《1000题》中的对应部分,可能题量很大非常辛苦,不过坚持下来就会有巨大的收获。可能大家到时候也会跟我一样,这样完成了一轮但还是觉得有好多知识点没掌握/遗忘,这很正常。可以选择整理两天知识点然后马上二刷《1000题》(如果觉得二刷很无聊,可以选择《880》代替,其他不做推荐)。我当时花了12天的时间疯狂二刷《1000题》,正确率几乎有95%。结束之后我真正感觉到我对这三本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了。

后期(10月初—考试):这段时间主要是保持手感,查缺补漏。可以选择做以下三件事:

(1)二刷《36讲》:我当时刷模拟卷已经上瘾了,没有选择二刷,但我经常觉得二刷的收获会更多,因为模拟卷质量参差不齐,而《36讲》却基本都是好题,也有不少难题,同时二刷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点重新回顾。出考场之后我也认为,拿出刷30张模拟卷的时间多刷一遍《36讲》,效果会更好。

(2)刷历年真题:我个人真题刷了16、18、20三年,由于往年的真题大多被改编成各种子题出现在辅导资料上,因此再花时间刷真题意义并不大,往年真题做高分也并不能代表什么。对于考名校、想拿高分的同学,由于今年是奇数年,我建议把16-22真题做完即可。

(3)刷各路模拟卷:我当时基本一天一张模拟卷,大概一共做了有60张,做模拟卷的好处就是可以见到各种题型,难题怪题都会碰到,我当时的题目整理也是有一大堆,确实提升了解题的能力和速度。坏处就是可能有一大部分的模拟卷跟真题差异很大,等正式考试的时候感觉跟平时模拟差很多。

综合以上,我的建议是刷16-22真题、二刷《36讲》的例题习题,剩下的时间做相对优秀、贴近真题风格的模拟卷。

以下是我个人对几套模拟卷的测评~

·《合工大超越5套卷》:我做下来感觉这是最贴近22年真题的模拟卷,计算量较大、有难题,很适合拿来计时模拟考。

·《李林6套卷》+《李林4套卷》:22年李林6套卷出得不错,质量和超越差不多,后面的4套卷明显不行了,题目要么太简单要么太冷门,所以我只做了4套中的两套。不过李林作为之前的押题神话,还是有必要做一下。

·《李艳芳3套卷》:最难的模拟卷,没有之一。我做其他的模拟卷基本在140+,但是做了21、22两年的李艳芳,大部分在130出头。如果想要冲刺高分,可以做一下挑战自己,不过最后在考场上也并不会有什么回报,因为真题不会出这么难。

·《余丙森5套卷》:余丙森以前是出合工大的,质量不会差到哪去,算是中规中矩的卷子,可以拿来模拟考。

·《张宇8套卷》+《张宇4套卷》:22年出了过关版和高分版两个版本,既然考上交,就没必要做这个过关版了,当时做了两张基本一个半小时就能高分做完,很多都是1000题上的原题。高分版其实也没有像以前那样难上天,不知道23年宇哥的出题风格如何,总而言之高分版还是值得一做。

·《李正元5套卷》:不值得做,不是李正元老师亲自出的试卷,题也都很老很常规。

·《方浩10套卷》+《方浩4套卷》:方浩的试卷里很多都注重冷门知识的考察,比如说概率论中的参数估计,高数中的解析几何等等。我当时做完之后就再也没怕过这些个冷门考点。但是由于很多大题出的一般,所以总体不太适合拿来做模拟考。《10套卷》中的小题可以用来补全冷门,《4套卷》可以用来作为备用模拟考卷。

最后我真正考场答题时,因为考数学难免会紧张,我选填做得就有点难受,不过做到大题就平复下来,一路基本畅通无阻,大概用时2小时20分钟。对完答案是填空错了一个,没考虑边界情况,属于是我经常犯的考虑不全错误了。估分140~145,最后果然140,证明题扣了5分(当时我看我和宇哥给的真题答案一样,之后也没有深究原因)。另外我看很多人在说选择题最后一个是蒙的,这就体现出做模拟卷的好处了,因为我在《方浩》和《超越》中都见过类似的计算方法。

专业课

我的专业课是从6月27日开始准备的,当天买了群里学长的全程班然后加了群,也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吧。啊,打个广告,如果想买学长讲解网课的可以加群:523668205,几乎考819的人都在这个群里,考完后群里的成绩排名也是准得离谱~

前期(6月底—8月下):如前面所说,我专业课几乎是0基础入门,一开始看什么也看不懂,就只能慢慢啃课本。跟学数学的时候一样,我自己先研究一遍课本内容,然后去看学长讲的基础课并在书上补充笔记,然后再回来仔细研究一遍课本,建议不要在什么都不会的情况下做笔记,因为很可能会把书抄一遍(血泪教训)在每听完一节课之后去做对应勾画的重点习题,信号与系统(SS)是做白皮书,数字信号处理(DSP)是做奥本海姆教材后的习题。我在做SS的时候题目有时还可以自己翻书做出来,但做DSP基本都是遇到新的题型就只能抄答案,后面再遇到类似的才能勉强自己做。不过完全不用慌,因为就算是抄答案也会有收获,谁又会在乎你的过程呢?就这样慢慢学了快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把全部内容过了一遍。

中期(9月—11月中):同理,这段时间也是我能力提升最快的时间,我初期学习的时候并没有笔记,因为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记笔记也是浪费时间。所以这一轮才算是我真正意义上自己动脑的第一轮。我还是先把教材看一遍,并且把这一章的考点、难点、记忆点整理到一张纸上,然后再认真规范的去写对应的习题,这一轮SS白皮书我是全都做了,DSP我做了勾画的重点题以及部分常规题,后面的没勾画的难题不建议做,太浪费时间了。这个过程中DSP还是有需要看答案的题,不过大概80~90%的题都能自己独立完成了。我也是在这个阶段有了自己的笔记本+做题本,对后续的学习非常有帮助。非常建议大家弄一个做题本,相当于自己整理了一份参考答案,很实用!二刷完之后,我感觉我对知识点的掌握已经差不多了,就开始做04-21的真题,还算是得心应手,因为真题的难度确实比奥本习题简单很多,更多是起到模拟的作用,拿来提升水平的效果并不好。当然,如果发现做真题时寸步难行,那么就应该放下真题重回课本,按照我上文讲的流程再来一遍。

后期(11月中—考试):我留了两套真题,在这段时间进行了计时模拟,除此以外基本没有做题,而是反复看课本(尤其是DSP)。因为我感觉819的题目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原理就什么题都能做。我在这一遍读奥本海姆的过程中,结合一些课后题目认真整理了许多重要考点、难点、零碎知识点,在此过程中还去看了程佩青的教材(有些内容比奥本的深,尤其是滤波器设计那一章),还做了刘兴钊教材的课后选择题。反反复复看了几遍课本,每次都补充一些到自己的笔记里,我认为这样做会比二刷真题收益大很多。

最后在正式考试时,大体流程还算顺利,除了第四题涉及到了电路(我基础很差)而且题目形式有点唬人,我没有完全做出来。剩下错了一个文字游戏选择题、一个步骤忘记写1/N,一个步骤忘记移位,最后131分,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所以在我看来,大家只要按部就班,习题做够,课本学透,这门专业课就完全没有问题。

英语

相对于数学和专业课,英语就不用花费那么多时间了,除了吃老本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前期的单词和中期的阅读。

单词:考研英语把单词背熟了,基本就能考到70分了(22年难度)。前期时间充足的时候可以选择看单词课,我推荐朱伟老师的《题源报刊7000词》《考研真题5500词》,我在刚开始准备考研还没有进入状态的时候,每天花大半天的时间来看英语网课(很轻松),我甚至把两本书从头到尾完完整整抄了一遍,用了三个笔记本。虽然不建议大家像我一样抄书,但这确实有用,我在看完《7000词》,开始《5500词》的时候,基本朱伟讲的跟我心里想的就差别不大了。在进入暑假之后其他科目紧张起来了,就改成用app来背单词,我用的是“墨墨背单词”,每天花1~2小时来巩固单词,一直到考研的前一天。

ps:如果语法方面很差的同学可以早点学习一下语法、长难句的课(可以在过完一轮单词的时候看)

阅读:考研阅读其实不在于刷几遍,主要是明白出题人的思路。我暑假开始做英语真题,从04年开始,一天做一篇阅读,做完之后去看唐迟老师的阅读真题解析,我大概看了5年真题也就是20篇阅读左右,就基本掌握了阅读出题的思路。其中还可以自己整理题型,比如我刚开始时例证题经常错,然后我就把遇到的例证题整理下来,研究选项的规律,之后就错的很少了。后期想保持手感却又觉得真题答案都记住了的同学,可以去做英二的真题或者《张剑阅读理解80篇》。另外,前期最好留下3~5年的真题用来后期全真模拟,体验考试氛围~

ps:完形、新题型我没有单独准备,就选择性做了一些真题。单词和阅读搞定了这些都不是问题。

翻译、写作:这方面我是没什么经验,当时我觉得这两个性价比不高,就基本没花时间准备,最后得分确实也不高。不过如果想要认真准备的话,翻译我推荐唐静的网课,作文我推荐石雷鹏的网课(作文得靠平时自己坚持写,很累的啦)

最后在正式考试时,我客观题错了四个完形填空,主观题扣了17分,拿到了81分。也证实了我之前的观点,考研英语只要把单词背熟,把握住阅读的出题思路,就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政治:

73分菜鸡,从小到大不会这些东西,没什么发言权,就把常规思路说一下吧。

9月—11月:看徐涛强化课,做对应的《肖秀荣1000题》,主要是把考研政治的大体内容搞明白。

11月—12月:2刷、3刷《肖秀荣1000题》,看腿姐技巧班(我是在看完之后才感觉自己入门考研政治)

12月—考试:做各个老师的模拟卷,可以用网上的刷题小程序来做,其中肖四肖八选择题要多刷几遍。肖四出了之后开始背论述题,背就完事了。

最后考试我选择题42分,大题31分(我字写得不错而且比较工整),选择题感觉错了一些比较智障的题目,总体也算正常发挥,属于是平均水平。以上政治备考经验适用于政治天赋不足、不想在政治上多花时间的速成类选手,想要拿高分的同学还是要多花些时间在上面的

最后,有什么与初试有关的问题可以评论。有需要专业课笔记的同学也可以联系我~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