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无项目科创论文6个月上岸上交819电通专硕本部考研经验

个人简介:

高考考入SMU,大二从工业设计转专业到通信工程。

无项目,无科创,无论文。

去年上半年在考虑学编程,暑假跟着室友考研

总共准备6个月,每天学习8小时左右,有效学习也接近8小时左右。

约5成时间在学数学,4成时间在学819专业课,1成时间学英语,政治2周。

考研结果:

初试总分约390分,各门分数在群内统计平均分以上,没有什么偏科,也没有特别突出科目。

复试分数刚到及格线,复试分数和总分都差点不够上线。


择校、专业考虑:

1.“考研4门课,3门都是基础公共课,只有1门专业课,这是不论选择什么学校初试的唯一区别,专业课再难,如果考简单的能冲到400分,考难的学校多扣除30分专业课,还是能370,一样有机会。”这是室友的原话,我深信不疑。

2.千万别选复试占比特别高的学校,对我个人而言劣势极大,无力挽回。

3.专业课考408还是819不知道咋选,室友说我选408必酱油,遂不考。

时间紧迫,考虑大概1周时间,就定下来了。没多想,想多了也是白想,想好了也不一定考上,先学起来吧,报名的时候再评估下实力再想一下。


学习方法:

一切为了在最少时间获取最多分数,永远先做收益最高的学习项目。

1.计划表和复盘

定好日计划,每日复盘。我找了一本带分隔线的理科草稿纸,每天记录开始学习时间,列出数学,专业课,英语的学习计划,每次完成后打勾,并记录完成时间。

学习结束的时候我会评估完成度和主观效率,回去的路上,分析今天出现哪些问题,然后逐个优化或者解决。我遇到的问题如:

  • 硬钻一个困难问题不放花费大量时间;
  • 看视频课并且整理笔记花费大量时间;
  •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无法投入进度缓慢;
  • 与人闲聊嘻嘻哈哈浪费大量时间;
  • 需要安排体育运动时间或想摸鱼导致早早离开。

解决的方式有很多,我时常拿这些问题反问自己:

“如果下个月就初试,你现在最该做的是什么?”“如果下周就初试,你现在最该做的是什么?”

遇到困难问题不再突击,而是保持关注,不学习的时候也常常拿来思考一下,或者学习了后面的新知识自动理解了,不少问题都是这样慢慢解决的。

数学各类名师的网课实在太多了,如果全程倍速听课加笔记,再给我6个月也不够的,而且听课我经常打哈气。“边听课边抄PPT抄答案”这种做法实际上没在动脑子,效率极低,我选择直接做讲义,拿捏不准的题再找课来听,笔记直接写在讲义上,效率还算可以。

专业课和数学完全不同的是,我跟着学长的课程完整的学习了DSP,并且跟着进度完成了奥本海姆的重点课后习题。之前没学过这门课,准备起来犹如看天书,最开始的第四章直接给我劝退了,冲激化序列我怎么也搞不懂,后面推导也极其费劲,所以必须听课了,也多亏了学长的课程,能够更加有重点的学习DSP。后面越来越觉得SS的基础实在太差了,反过来又再学SS,11月才过完白皮书。最后考前的模拟考试也帮了大忙。

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心里面有其他的事情导致人很浮躁,不能全心全意投入进去。我自己改进了“冥想”,我是闭着眼睛冥想,但是我不是坐着,我是在无人的走廊上走路。闭着眼睛走路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恐惧感,非常想睁开眼睛看路,但是我偏不,撞到墙上我都往前冲。这个办法非常神奇,总能令我思维集中,克服恐惧。

不再闲聊,我多和室友和研友们讨论问题,室友说“教会别人”是特别好的学习方法,我经常整理讨论过的问题。其实最后初试上有好多题目都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过,无疑给我加了不少分。

后来室友保研了,经常带我去打篮球。多运动反而不太想去摸鱼,这点很好。

为了拒绝惰性,我将效率最低的时间段,比如午饭后和晚饭后全部安排做限时训练,比如章节练习题,数学真题小题,最近出的模拟题里的重点题。强行用考试调动学习效率,这是我提高学习效率的最重要方法。

为了走出舒适区,我后期加入了“破坏节”,一旦我发现我学习过程进入低效率,尤其在看视频做笔记,大脑不再深入思考的时候,我会立即结束掉当前计划,进行下面的计划,把高效的时间留给最高收益的学习任务。如果下面的计划还是无法振作精神,我基本上就会限时做卷子或者出去跑步二选一。

通过逐步分析解决问题,我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高效的学习模式。

2.抓短板,敢放弃

个人英语和政治这两门文科基础不错,但是这两门文科或许能阻止你上线,但是拉分能力非常弱。另外两门理工科才是考试的主战场。就像前面说的,要考到370分才行。而我数理基础应该是在报考的学生中偏低的,高考成绩很说明问题了。而考上交注定要面对那么多来自名校的同学们,说实话确实底气不足。由于本身背景不行,有没有什么亮点和拿得出手的东西,复试我必将很惨,如果竞争非常激烈,我可能被直接挂掉。所以如果想要考上,数学和专业课,2门有1门上不了100分,可能别人还有希望,我必死无疑。

坦诚的说,我数学经常会犯一些没脑子的问题,计算经常算错,移项出错,打开括号出错,累加数不清楚有多少项,几个负号要么丢一个要么多一个。

于是从准备考试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开始练计算,练求导,练积分,练习化简,这些真是基本功。通过每日练习,逐渐适应这些计算的套路,找到自己容易出错的点,正确率逐步好转。但是同时出现的问题是演算量太大,演草纸不够导致做题很慢。

似乎无解,我为了计算不出错,每一步都工工整整的写在演算纸上,但这就导致大量时间消耗,我是拿时间换正确率。

解决的办法就是,先保持习惯不变,继续加大训练,努力降低每一步的消耗时间。在大量的训练下找到规律和自信心,适当用一些符号逐步降低计算中的重复内容。练多了思维开阔了,后面能够“跳出去”,从更高的角度去预判计算的走势,结果的范围。计算能力的提升,给我带来了质的突破,直到这时我第一次有勇气直面考研数学。

只有6个月,我大胆的放弃了英语和政治的系统学习,一切大脑能正常逻辑思考时间,全部用于数学和专业课的学习上。

即使是这样,我到考试前也没有完全学完,真题都只是做了一遍加上快速复习了一遍。模拟卷只做了重点题,实在没时间了。

最后阶段的学习决策准确来说是这样的,我放弃了继续做模拟卷,复习完真题后,我把之前做过的习题册又拿出来做了1遍,复习带来的收益也是相当高的!这是个好决策。

理工科成绩一定是和做题量成正比的,再优秀的天才也需要大量做题,区别只是在于吸收消化的能力上有所区别,而吸收消化的能力是可以短期突破的!

3.限时训练

全场最高收益!

限时训练贯穿了我备考的全过程,每天都用考场压力训练自己。

章节练习,真题练习,模拟题练习,只要是做题必限时,时间一到,再有思路,或者就差1步计算也算没做出来,把分数扣掉!

只有在时间压力下,才能搞清楚知识点到底会不会,才能逐渐找出做题决策,什么题先做,什么题要放弃,才能真正提高做题速度和训练思维。

这一点虽然篇幅很小,但是最关键的!


后记

仍然记得当时做限时训练,水平实在是太差,做完数学选填题大脑发热到快要宕机,后面大题憋了半天又不会做,前面选填还空了好几个,一阵一阵虚脱,两鬓虚汗阵阵,强忍着做到考试结束,难题不会做也就罢了,积分求导都能算错一片。

那种彷徨与痛苦,无力与绝望,尤其是看到研友们轻描淡写的秒杀,2小时不到140+,像是火山喷涌出来一样,我坐在没人的教室里,眼泪不争气的一直在往下流。

我跑到商船学院的操场上,那里不会有认识我的人,我就一直跑,我就在心里无数次的对自己说,即使我输的一塌糊涂,我也要赛出我的风采!

要么投降,要么变强。回到座位上,把卷子拿出来,订正,找不会的知识点看书,看视频课,向研友们虚心请教,做好标记。再拿出卷子接着做,捡起那些破碎的自信心。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个人告诉我:数学总有简单题,而那些题不是送分,而是消耗你的精力和脑力,消耗你的时间!

考研期间我经常睡梦中惊醒,从二层床上快速爬下来,赶紧翻出昨晚做的题目,突然有了点思路,有时候真能顺利把题做出来!然后激动不已,那一刻我真的感觉很爽!

考前我自知水平很有限,和研友们差距很大,我对自己说,不论输赢,赛出我的风采,给半年来的努力一个交代。

最后考试,选择题好难,不会做。我排除几个选项,大胆去蒙。可能蒙对,也可能不对,大题我留足时间,努力做好,让运气与我一起努努力吧!考试的时候,我内心很平静,时间也不匆忙,不焦头烂额,也不患得患失,那一刻我很享受。

复试我没啥能耐,大学期间没做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面对交大的老师和专家,我的能力和水平被一眼看透,没有什么可藏得,我得认命。复试完我一直觉得我大概率不能及格,也许这半年的努力又要IN VAIN了。我把一本本书,装进书包背回去,夕阳把影子拉得很远。

每日计划最后一页,我写了这样一句:我一无所有,到头来,也许一无所获。我不曾得到过,也不曾失去过。

最后复试成绩确实惨不忍睹,但是好在及格了,加上初试还行,擦边进入交大,也许复试导师只要稍微动一下笔,少给我几分,我今年就必输无疑。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恩,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在交大努力学习,努力回报社会。

回顾这段时光,我惊讶于活的如此纯粹,即使最后是最低分,即使这样。

我也希望分享给那些和我有类似经历的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